科研创新是没有终点的长跑,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耕耘、勇攀高峰的女科学家们以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追求,在科学的浩瀚星空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光芒。性别从不是限制,而是多样性和创造力的源泉。
如今,女性科技工作者不仅是知识海洋的探索者,更是创新浪潮的引领者。从尖端实验室的深度钻研到新兴产业的广阔舞台,从科技研发的核心岗位到不同行业领域的精英翘楚,处处映照着女性科技精英的智慧之光和动人身影。
前不久,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揭晓,王红霞等20位青年女科技工作者摘得这一奖项,另有5个团队获得团队奖,10人入选第八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国务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谌贻琴出席上述活动并颁奖,她希望广大女科学家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勇攀科技高峰,矢志科技报国,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积极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巾帼力量。
而在近日公布的2024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中,中国科学家颜宁成为5位获奖者之一。这是颜宁作为中国女科学家的杰出代表站上世界的舞台,而舞台的背后,还有我们4000万名的女科技工作者。在今年4月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全球科技女性创新论坛”上透露,我国女性科技人员已达4000万,占科技工作者总人数比例超过45%;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女性项目负责人有6000余人。
2024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近日,澎湃新闻采访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刘俐。刘俐投身科研二十多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多次荣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环境技术进步奖等荣誉。“科研与性别无关。如果你发自内心地热爱科研,一定能做出成绩。”在讲述自己的科研故事时,刘俐这样说道。
刘俐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样品的采集要按国家土壤调查相关规范,采样点距离、深度都有相应要求,通常要用(直推式)钻机采集不同深度的样品。调查一个场地的土壤环境状况,需要几十到几百份样品,样品的盛装、器皿、运输都有相应的规范和要求,样品运到实验室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进到气相色谱、液相色谱、重金属检测仪等高精度仪器中检测。从进场采样到得到检测结果,即使加班加点,也至少需要几十天才能看到初步数据。要想得到更具体的结论,还需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
节假日加班、熬夜做分析研究是刘俐的工作常态,也是许多科研人员的常态。中国科学院曾在2019年对近1.3万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展开学业状态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该校研究生工作日平均每日工作时长为 10.01±2.79 小时,双休日为每日 5.95±3.15 小时,即研究生每周平均工作时长高达61.95 小时。
刘俐的科研工作需要出差,因此她长年在全国各地跑,常常在繁星闪耀时拖着行李离家,在快破晓时才踏入家门。“工作量没定数,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有的工作地点十分偏僻,往往需要更换数种交通工具,辗转几十个小时才能达到。
环境科学研究人员在野外工作的时间不少,遭遇突发情况更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刘俐带着学生在沙漠里工作,天色突然就暗了。城镇离沙漠很远,一行四人匆忙往居住地赶。沙漠地形复杂,路况难测,到处坑坑洼洼,车卡在了半坡处,抛了锚。大家一边打电话求援,请人前来拖车、修车,一边借助车灯求援。天黑得越来越透,刘俐的心也越来越紧,离城市还很远,夜晚的野外并不安全,常有野兽出没。直到坐车离开,一行人才终于松了一口气。“那次真的很危险,对于老师而言,最担心的莫过于学生的安全。”直到现在,想起来那次经历,刘俐仍然心有余悸。
女儿高考前夕,刘俐正处于完成博士论文的关键阶段。“我必须得回家陪她,至少给她安全感。”刘俐觉得,作为母亲,自己必须陪伴孩子度过人生最重要的几天。为获取实验数据,她在实验室里熬通宵,并反复保证不会耽误论文进度,导师这才松了口,放她回家。房间里,母女两人互不打扰,一人紧锣密鼓地复习,一人全神贯注地研究分析数据,撰写论文。高考放榜,女儿顺利地进入了国内顶尖高校,刘俐也交出了令导师满意的成果。
女儿读大学期间,住宿费、生活费都是不小的开支,但尚处于读博中的刘俐没有收入来源,只能依靠不多的积蓄,紧巴巴地过日子。“那时候,孩子的生活费比她大多数同学的都少。”时隔多年回想起来,刘俐也还觉得对不住女儿。
像刘俐一样,对很多女科学家来说致命的难题是“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在2024中关村论坛全球科技女性创新论坛上指出,“应当是由全家而绝不应该只是由女性来解决(平衡家庭和科研的问题)。千万不要被‘女主内男主外’的落后传统思维束缚。”
女性科学家是群体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她们既是科技工作者,又是家庭中的女儿、儿媳、妻子和母亲,多重角色必然会影响女性科技工作者成长进阶为杰出女性科学家。2023年,刘欣和李林泱曾以中国“两院”女性院士为例,分析探讨杰出女性科学家家庭关系与职业发展,研究结论提到,通过协调“家庭—社会—职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不断扩大女性杰出科技人才的数量和提高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队伍的质量。
在上述“全球科技女性创新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林新介绍,我国制定了符合女性特点的科技管理政策,对处于孕哺期的女性,在项目资助、考核评价等环节适当放宽期限。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对女性科研人员的申请年龄要求比男性放宽了3岁,科研机构也积极通过采取弹性工作制、实行儿童托管服务等多种措施,为女性科技工作者创造生育友好型的科研环境。
围绕在千万名女科技工作者身上的,除了科研任务繁重、家庭事务忙,还有“女博士多,女院士少”现象,甚至还有“女性不比男性聪明,不如男性擅长科学研究”的种种议论。
很多女孩子从小就听过“女生天生不擅长数理化”的偏见。但对刘俐来说,这完全就是无稽之谈。“我从小就喜欢逻辑推理。我特别佩服能把道理讲通透的老师,尽管这个老师看起来邋里邋遢。”刘俐说,只有理顺了逻辑关系,理解其中的原理,知识才能进入她的脑袋,这也让她特别痴迷于那些看似抽象、实际上逻辑联系很强的公式定理。
在整个求学阶段,刘俐的理科成绩都比较优秀,这让质疑的言论不攻自破。这份优秀甚至让她受到了过分的关注。本科时期,刘俐选择了化学专业,那时候,专业里的男生人数超过了三分之二,从学习成绩上看,男女生并无多大差别。性别偏见、社会传统等许多因素导致女性在职业发展中常常遇到无形的阻碍。从自身经验出发,刘俐认为,在科研领域,许多项目和奖项的评审条件都是硬指标,比如发文数量、专利数量、影响因子,性别偏见的影响并PG电子游戏 PG电子官网不大。
但她观察到,学科领域内高成就的女性在数量上少于男性。刘俐认为,这仍然和传统的家庭分工密不可分。“读到博士及以后,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女性在家庭中付出的精力比男性多,这是传统。”
“科学家就是科学家,如果非要说‘女’科学家,那就也得说‘男’科学家。”刘俐不喜欢别人称她为“女科学家”。她认为“女学霸”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暗示着“女人学习好、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强是很难的”。但在她看来,男女除了体格和体力上差别较大,智力和性别并不紧密相关”。“实际上,女性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在PG电子游戏 PG电子官网教学和科研生涯中,刘俐接触过许多学生。不管是实验、搜集和处理数据还是分析研究,刘俐都认为女性和男性没有差别。“非要说差别,女生在体力上确实比男生弱。不过,这都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去弥补。”刘俐表示,去野外调查时,至少需要三个人合作完成。在租用大型机械时,机械操作人员也会随队,按照科研人员的要求操作机械。野外工作的时候,男生会主动做重活,而对于包装、密封、编号、贴标等工作,女生还可能会更仔细、有条理。
“如果从整体上看,存在女生理工科比男生弱的现象,也是由于错误的传统观念、教育资源的不公平等原因造成的。但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情况会越来越好。”刘俐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有机会获得平等的教育。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生为2903.3万人,比2021年增加122.5万人;占在校生的50.0%,男女比例保持均衡。其中女研究生为187.1万人,占全部研究生的51.2%。
在刘俐眼里,科研从来都与性别无关,她看重的是科研态度。“如果遇到一个非常认真、能独立思考的学生,当实验数据与前人不一样的时候,他就会认真严格地操作每一个步骤,重复实验,或许就会得到和以往不一样的结论,将问题向前推进——这也就是创新。”对于自己在研究中发现的和想弄明白的科学问题和结论,她常常亲自到实验室做实验。她也喜欢学生和她争论科学问题,即使有时争得面红耳赤。她说:“能和我争论科学问题的学生是有思想的,无论学生的结论对错,这种有独立思考的学生值得培养。通过争辩,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求真求实,研究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这是刘俐常常挂着嘴边的话,也是她数十年如一日的科研理念。
攻读博士时,刘俐选择了研究土壤。在刘俐看来,土壤环境调查和研究包括了地下水和土壤气,所以土壤环境研究比江河水、大气的内容更丰富,研究土壤环境就涵盖了大部分环境知识。土壤不流动、不扩散,取样、检测和研究的难度也更大。“研究的本质就是向难题挑战,弄清尚不清楚的问题,揭示事物的本质”刘俐说道,“发现新的问题,会促使你想办法解决问题,享受问题被解决的快乐,这就是研究的动力”,所以说尽管科研很难,但刘俐乐在其中。
刘俐认为,能在EST(《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HEMS(《Chemosphere》)、SOTO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国际环境学科领域影响力较大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们在某个科学问题上进行交流、论证,既是科研工作者的追求,也是成就感的来源。
科研的成就感,也来自于能看到环境切实的改变。至今为止,她已经获得数十项发明专利。十多年前,没有经费和项目支持,刘俐凭着一腔热情,研究了一种固沙剂。她在锡盟的荒漠中进行了试验,第二年,荒漠里就冒出了一掌高的绿草。原本沙石飞舞、了无生气的试验田,如今已是绿意盎然的一片。“研究要有实用性,而不是只为了发文章和写论文”。
对许多科学家们来说,“创新”是目标,也是动力。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陆元九院士将毕生精力投入中国的航天事业,在获颁“七一勋章”后,他说:“要把创新当作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刘俐也对科研抱着同样的态度,她认为“做研究就应该是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世界因科学而精彩,科学因女性而美丽。”2024全球科技女性创新论坛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为全球科技女性创新论坛发来《致青年女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信中这样说道,“科技创新已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关键变量,作为一名女科技工作者,我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科技创新实践,扎根基础研究、潜心技术攻关,创造出一大批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为全球科技事业发展贡献了‘她’力量,书写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时代华章。”
脱下实验服,刘俐也有着与工作时不一样的形象。她经常参加单位的文娱活动。舞台上的她很多变:既能穿着少数民族服饰载歌载舞,也能穿着戏曲服咿呀做唱。旁人问起,她还有些不好意思:“不怕丑,就上台献丑了。”
“我对自己也没啥定位,遇到了事情,把事做好就行。”刘俐理解的“女性独立”,首先是精神上的独立: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解决。“很多事情并不是女性不能做,只不过是让‘女性身份’成了不能做的借口。”刘俐鼓励年轻人们投身科研:“科研与性别无关。如果你发自内心地热爱科研,一定能作出成绩。”